• 表1注解:课程类别按照通用标准的分类,例如:数学与自然科学类、工程基础类等

         三、面向产出的课程目标、毕业要求达成评价机制(2000字以内)

         1.评价机制的建设情况

          概述院校课程目标达成情况评价制度建设情况

    表1要点解析

         1. 文件层次:校级、二级学院、系/专业

         2. 必须是课程目标达成情况相关机制,附件4-1按表1序号依次提供机制文件

         3. 运行周期:每学期

         4. 校级层面机制文件

         覆盖课程类别:人文社会科学类、数学与自然科学类...

         已评价的课程数量:同人才培方案中该类课程(必修)数量一致

         5. 二级学院或专业层面机制文件

         覆盖课程类别:工程基础类、专业基础类、专业类、工程实践与毕业设计(论文)

         已评价的课程数量:从机制开始实施时间起截至本年度9月,已评价的课程数量。

         

         近三年:2024-2025学年、2023-2024学年、2022-2023学年

         课程名称:支撑毕业要求达成情况评价的课程

         授课对象:20**级学生

         开课时间:如 2023-2024学年第1学期、2023-2024学年秋

         评价时间:如 2024月7月(院校实际时间为准)

         评价方法:如 直接与间接评价、形成性与终结性评价、定量与定性评价

         任人:课程目标达成情况评价负责人

         课程排序:人文社会科学类、数学与自然科学类、工程基础类、专业基础类、专业类、工程实践、毕业设计(论文)

     

    表3要点解析

    2. 评价机制的实施情况

     (1)近三年课程目标达成情况评价的课程信息

       概述课程目标达成情况评价的实施情况。

          概述院校毕业要求达成情况评价制度建设情况

    表2要点解析

         1. 文件层次:校级、二级学院、本专业(若无可忽略)

         2. 必须是毕业要求达成情况评价相关机制,附件4-2按表2序号依次提供机制文件

         3. 运行周期:每年

         4. 覆盖毕业生届别:如机制开始实施时间为2022年1月,即2022届至2025届

    (2)最近一次毕业要求达成情况评价的依据表

         概述院校本专业最近一次毕业要求达成情况评价

         1. 表4或表5,任选其一,推荐使用表4。

         2. 课程与毕业要求及指标点(观测点)矩阵关系,必须同附件3-1人培方案内容一致。

         3. 最近一次:2025届毕业生(2021级学生)

         4. 用于评价的数据来源

           通识课(无课程分目标时)填写“课程名称”。

           专业类课程,填写“课程名称+课程分目标”。

           填写的课程,可以仅是H程度、也可以是H+M,或者H+M+L。

         5. 评价数据

          (1)课程目标达成数值

           通识课,引用院校本专业具体课程考核总成绩数值。

           专业类课程,使用课程分目标达成度数值。

         (2)权重系数

           课程支撑观测点的权重系数,同一个观测点权重系数遵循H>M>L。

         (3)观测点达成数值(见表4示例)

           具体课程:课程目标达成数值*权重系数,如表4课程1示例:0.89*0.40=0.36

           单个观测点:达成数值合计值,例如表4观测点1示例:0.36+0.28+0.23=0.86

         6. 评价方法

           同表2毕业要求达成情况评价机制文件要求的「评价方法」一致。

         7. 责任人

          本年度最近一次毕业要求达成情况评价的负责人。

         提示:审核抽验常用方法

         附件5课程评价材料,随机调取课程(2021级学生)

         对比课程与毕业要求及观测点支撑关系;对比课程目标达成情况评价数据

    表4要点解析

          一、学校及专业联系人

           参照表格要求填写即可,正式提交时,删除表格下面注解说明

         撰写说明

         一、申请书基本内容

         1. 接受中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协会认证的意愿。

         2. 满足团体标准《工程教育认证工作规范》(T/CEEAA 002—2022)规定的基本条件。

         3. 申请书应提供专业达到申请认证基本条件与标准要求的证明材料,具体内容参见本文件相关部分。

         二、申请书撰写基本要求

         1. 申请书正文部分字数不超过3000字,内容应重点突出,简洁清晰,避免罗列与认证标准无关的材料,尤其是非面向全体学生的、专业的标志性成果。

         2. 专业应承诺提供的材料真实可靠。

         三、申请书有关材料说明

         1. 工程教育认证要求接受认证专业采用面向产出的教学评价方式

         评价的焦点是,全体获得工学学士学位的毕业生达到专业制定的毕业要求的情况。

         2. 工程教育认证要求接受认证专业必须建立并实施面向产出的内部评价机制

         核心是基于学生学习产出/能力的课程质量评价机制

         专业在申请阶段必须提供与此有关的制度文件、评价报告与支撑材料

         明确评价机构和人员、评价对象和周期,说明评价过程及评价数据的合理性、针对不同类型产出目标采取的方法、评价结果用于持续改进的要求等。其中,对评价过程及评价数据的合理性说明,应确认评价数据与产出目标相关。

         3. 工程教育认证采用的基本工作方式是“专业举证,专家查证

         专业必须提供学生达到毕业要求的证据。证据不是专业做了什么,而是做的结果,结果只能来自专业自行开展的评价。

         2.专业概况

        (1)专业发展历史沿革

         描述专业历史沿革;专业学制和学位、办学地点、目前在校生数、年招生规模;专业师资队伍概况等。

         *在校生数:2022级至2025级学生总人数。

         *潜在事项:确保生师比,符合本专业国家教学质量标准。

          *无须描述办学条件如教学设施与设备、实践教学资源、经费、课程与教材资源等

          *无须描述历史上的贡献与成果典型示例如下

           人才培养:获批国家级/省级教学成果奖、建设精品课程、学生竞赛获高层次奖项。

           科研水平:承担重点科研项目、发表高水平论文、获专利或行业标准制定权。

           资源建设:建成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校企联合实验室等优质平台。

           社会声誉:毕业生就业质量显著高于平均水平、专业排名进入全国前30%等。

        (2)最早的毕业生毕业年份

         我校本专业20xx年x月第一届本科生毕业,授予工学学士学位;中间无间断。

         *若中间间断:提供当前连续开办期间最早毕业生的毕业年份。

        (3)同一名称专业执行不同的培养方案

          我校本专业未曾执行不同的培养方案。

          *若在生源、办学条件不同的校区或学院办学,需说明

        3.专业最近一次通过认证的情况

          场景1:未曾通过认证

          撰写:我校本专业未曾通过认证。

          场景2:曾通过认证

        (1)最近一次通过认证的时间以及认证报告提出的问题

          我校本专业上一轮通过认证的有效期为:20xx年1月至202x年12月。

          认证报告提出我院本专业在xxxxx等方面存在一些问题,例如:xxxxxxxx。

       (2)简述问题改进情况(详见附件2)

         简要概述附件2相关问题改进措施以及改进效果。

       二、学校及专业简介(1000字以内)

        1.学校简介

        描述学校历史沿革,归属关系,学科布局,本科专业数量,各类全日制在校生规模,专任教师规模等。

         申请参加工程教育认证须符合下列条件

           1.申请认证的专业须是经教育部批准或备案,属于认证协会认证专业领域,至少已有三届毕业生,学制不低于四年,以培养工程师为主要目标的专业。

           2.申请专业所在学校须是经教育部批准或备案、以本科教育为主的普通高等学校。

           3.自愿提出书面申请。

    欢迎交流

     

    移动端 | 长按二维码添加微信好友

    邮箱:kf@newhr.com

    手机:134 6663 5765(微信同号)

     

    申请书内在逻辑关系

         表1和表2:课程目标/毕业要求达成评价机制,附件4机制原文提供佐证。

         表3:课程目标达成评价实施情况(已评价课程数量同表1评价课程数据相呼应)。

         附件5:9门专业核心课程评价材料(表3实际运行提供佐证)。

         表4:2021级学生(2025届)毕业要求达成评价实施情况,也是课程目标达成评价运用支撑毕业要求评价的实例。

         表4中课程对毕业要求及观测点矩阵关系,来源最近一届毕业生完整执行的培养方案。

     

  •       附件2:专业最近一次通过认证后的改进情况

           曾通过认证的专业填写

         (1)简述:最近一次通过认证的时间以及认证报告提出的问题。

         (2)详细描述:问题改进情况,包括改进措施以及对改进效果的分析

            针对认证报告提出的问题,逐项陈述。

             认证报告中提出的问题及关注项:

             改进措施及取得成效:

             任然存在的问题及改进计划:

          附件4:课程目标和毕业要求达成情况评价机制文件

           按表1、表2顺序排列

           正式提交时,全部文件格式为PDF

        附件5:近两次专业核心课程评价相关材料

         5-1 工程基础类课程(2门课程)

         5-2 专业基础类课程(2门课程)

         5-3 专业类课程(2门课程)

         5-4 工程实践(2门课程)

         5-5 毕业设计(论文)

         每门课程涵盖以下材料

       (1)教学大纲

       (2)考核内容与评分标准

       (3)考核内容合理性审核记录材料

       (4)课程目标达成情况评价报告

       (5)课程支撑毕业要求标志性原始数据(建议按照优/良/中/及格/不及格提供学生样品)

         常见问题汇总

       (1)课程不具备代表性

       (2)缺少课程考核内容合理性审核记录(无签名,无日期)

       (3)课程目标达成评价报告:课程目标及支撑毕业要求矩阵关系,同该课程教学大纲不一致

       (4)课程目标达成情况评价报告:分析深度不足(主要问题与原因、改进措施等 )

       (5)原始数据不规范

       (6)未清晰分类展示,专家未找到而判断“缺失材料”

       分类展示建议

        课程目标达成情况评价数据来源

         课程考核方式不同,评价数据来源也不同,包括试卷、测验、论文、大作业、实验(实习、设计)报告、文献翻译等。

         课堂教学类课程

         课程最终考核材料作为评价依据,如考试试卷、课内实验报告、作业情况记录、平时考勤、大作业等。

         实验的实践类课程

         实验报告及实验表现等综合评价结果作为评价依据。

         课程设计的实践类课程

         设计说明书(论文)/设计任务书、设计报告文本、图纸及学生在设计过程中的表现、答辩等作为评价依据。

         实习的实践类课程

         实习日志、实习报告、实习表现、考试等作为评价依据。

         毕业设计(论文)

         任务书、开题报告、文献翻译(原文+译文)、毕业设计(论文)文本,以及中期检查、各类评阅记录、答辩记录(由指导教师、评阅人和答辩组分别进行评价)等为评价依据。

        评审要点:培养目标原文,是否满足认证要求符合内涵

         a.专业培养方案中对培养目标的表述是否完整,能否说明学生毕业5年左右从业的专业领域、职业特征和所具备的职业能力,是否体现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教育方针。

         b. 对培养目标的内涵解释是否合理,能否说明培养目标与学校定位、社会需求等内外部需求的关系。

        评审要点:毕业要求原文,是否满足认证毕业要求通用标准

         根据中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协会2024年12月01日印发的《工程教育认证标准(2024版)》

         参考新版毕业要求11条及相关内涵要求

         a. 毕业要求:专业毕业要求/观测点的表述及内涵的合理性。

         b. 标准覆盖:专业毕业要求/观测点对标准要求在“广度”和“程度”上的实质性覆盖情况,即在广度是否全覆盖,在程度上是否不低于通用标准的11条要求,在理解上是否准确。

         c. 目标支撑:专业毕业要求对培养目标支撑的解释和描述。专业毕业要求/观测点是否清晰表达了本专业人才的能力特征,描述的能力能否支撑专业培养目标中的毕业生职业能力。

         d. 可衡量性:每项专业毕业要求/观测点可落实、可评价的理由。毕业要求/观测点描述的能力和素养是否可以通过学生的学习成果和表现判定其达成情况(可评价),达成情况是否可用适当的考核方式来评价。

     

         评审要点:课程体系是否合理(含课程教学大纲)

          a. 课程矩阵能否体现课程体系对所有专业毕业要求的合理支撑。专业对矩阵中支撑每项毕业要求的核心课程的设置是否有合理的解释,核心课程是否发挥了强支撑的作用。专业的每项毕业要求是否都有合适的课程支撑。

          b. 课程大纲能否体现课程在支撑矩阵中的作用,即教学大纲中课程支撑的毕业要求是否明确合理,课程目标与毕业要求是否挂钩,课程内容与课程目标是否对接。

          c. 教学过程和课程考核是否针对课程目标进行设计,即内容深度与广度是否与课程目标要求相匹配;教学组织是否能有效保证目标的实现;考核方式、内容和评分标准是否能有效证明课程目标的达成情况。

          d. 针对“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培养,专业是否在课程体系中进行了总体设计,明确了不同类型课程所承担的任务,并在课程大纲中有所体现。例如:工程基础课和专业基础课应加强识别、表达和分析复杂工程问题能力的培养,专业核心课应加强分析/设计/研究能力的培养,综合性实践课应体现综合运用知识解决实际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培养。

          e.其他,例如:各类课程的(学时/学分)情况是否符合工程认证要求。

      附件3:认证期内执行的培养方案

       3-1 最近一届毕业生完整执行的培养方案

       3-2 在校生正在执行的培养方案

          附件1:跨专业领域申请工程教育认证的情况说明

           按要求格式填写即可

           如学校认为申请认证专业更适宜于其它专业领域,可自行选择并提交说明材料。

         材料复核提示

          试卷:试卷的质量、卷面评阅情况、成绩评定情况、试卷批阅签字情况等;

          实习资料:重点检查了实习大纲、实习报告、实习成绩的评定等;

          毕业论文:重点检查各类材料签字与日期、论文选题、论文任务书、开题报告、指导过程记录、毕业答辩、教师评语等;

          毕业论文(设计)的内容质量和文件资料归档规范性,在内容质量方面,建议重点关注原创度与学术规范、选题来源与意义、基础知识与专业能力的应用,以及结构和格式的规范性。

    欢迎交流

     

    移动端 | 长按二维码添加微信好友

    邮箱:kf@newhr.com

    手机:134 6663 5765(微信同号)

     

  • 申请服务详情

    服务5: 申请书撰写指导、审阅与书面反馈

         1.提供申请书专业指导模板

         2.申请书正文提供撰写指导、审阅及修订建议服务

       (1)学校简介、专业概括

       (2)面向产出的课程目标、毕业要求达成评价机制,具体涉及如下

           1)课程目标达成情况评价机制(表1)

           2)毕业要求达成情况评价机制(表2)

           3)近三年已开展课程目标达成情况评价的课程信息(表3)

           4)最近一次开展毕业要求达成情况评价的评价依据表(表4或5)

         3.申请书附件提供撰写指导、审阅及修订建议服务

         附件3:认证期内执行的培养方案

         3-1:最近一届毕业生完整执行的培养方案

         3-2:在校生正在执行的培养方案

         附件4:课程目标和毕业要求达成评价机制文件

         基于正文表1和表2机制文件开展审阅及修订建议

         附件5:最近两次课程相关材料

         5-1 工程基础类课程(2门课程)

         5-2 专业基础类课程(2门课程)

         5-3 专业类课程(2门课程)

         5-4 工程实践(2门课程)

         5-5 毕业设计(论文)

         提示:每门课程材料涵盖如下:

       (1)教学大纲

       (2)考核内容与评分标准(如试题、实习/设计任务书、论文/报告要求等)

       (3)考核内容合理性审核记录材料

       (4)课程目标达成评价报告

       (5)课程支撑毕业要求标志性原始数据(如试卷、作业、论文等)

         4.申请书撰写过程中提供及时响应在线指导服务

    欢迎交流

     

    移动端 | 长按二维码添加微信好友

    邮箱:kf@newhr.com

    手机:134 6663 5765(微信同号)

     

    服务1:协助院校建立完善工程认证必备的相关机制文件

         协助院校建立完善教学过程质量监控机制,确保各主要教学环节教学质量要求评估工作,有据可依。

         相关核心机制如下(面向二级学院或具体专业)

         1.人才培养修订相关指导机制

         2.培养目标、毕业要求、课程体系(含教学大纲)等相关合理性评价机制

         3.课程目标达成评价相关机制

         4.毕业要求达成评价相关机制

         5.毕业生跟踪反馈机制以及社会评价机制

    服务2:根据机制要求,协助院校修订完善本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提供相关利益群体需求调研分析,为确保院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吻合区域社会经济发展趋势、吻合学校专业人才培养定位等提供有效支撑。

         1.相关利益群体需求调研,为人培修订提供支撑

       (1)与本专业相关社会经济发展需求分析

         发展现状、未来发展趋势、人才培养建议

       (2)行业用人单位人才需求分析

         主要需求的职位与职责,素养、通识能力、专业知识、专业能力需求图谱

       (3)毕业五年左右校友职业发展分析

         工作行业领域、工作类型、工作省市

         2.基于相关调研结果分析,为人培编制提供参考

       (1)新版培养目标原文、子目标(含修订依据)

       (2)新版毕业要求原文、指标点分解

       (3)4个学年8个学期课程教学计划

       (4)课程设置对毕业要求矩阵关系(含系数)

       (5)毕业要求对培养目标矩阵关系

    服务3:根据机制要求,协助院校开展课程目标达成评价

         根据院校课程目标达成评价机制,开展课程目标达成评价,尤其是支撑毕业要求的专业核心课程。

        课程目标达成评价评价结果重点分析:主要问题、问题原因、改进措施、上一轮改进措施的改进效果。

         为申请书附件5近两次课程评价材料提供支撑。

    服务4:根据机制要求,协助院校开展毕业要求达成评价

         根据院校毕业要求达成评价机制,开展每年应届生毕业要求达成评价,尤其是最近一届毕业生。

         应届生毕业要求达成评价结果重点分析:主要问题与原因、改进措施、上一轮改进措施的改进效果。

         为受理后《自评报告》/最近一次应届生毕业要求达成评价运行情况提供支撑。

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申请服务